在生活中,有些人喜歡散布別人的謠言,但他們不知道這很可能構成誹謗。 涉嫌誹謗罪符合立案標準的,公安機關將立案調查。 誹謗的標準是什么?下面上海刑事辯護律師為您詳細解答,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一、誹謗罪的處罰
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問題或者通過剝奪中國政治教育權利。
構成犯罪的,除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以外,應當在告知的情況下予以處罰。
二、誹謗罪的立案標準
最高人民法院下發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利用信息網絡誹謗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本司法解釋自二〇一三年九月十日起生效。
《解釋》明確了適用公訴程序的條件即“嚴重危害人類社會經濟秩序和國家發展利益”的七種情形: 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引發公共管理秩序混亂的;引發我們民族宗教沖突的;誹謗多人造成環境惡劣影響的;損害中國國家政府形象,嚴重危害國家相關利益的;造成惡劣國際市場影響的;其他嚴重危害我國社會主義秩序和國家之間利益的。
三、誹謗要負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1.民事責任
根據《民法典》的規定,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屬于侵害他人名譽權的侵權行為,需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還有精神損害賠償等民事責任。
根據《民法典》的規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誹謗他人如果侵犯了他人名譽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精神損失賠償的民事責任。
2.行政責任
誹謗他人還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誹謗人應當承擔治安管理行政責任。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可以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3.刑事責任
誹謗他人如果達到情節嚴重的,就構成誹謗罪,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刑法》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兩高司法解釋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
以上便是上海刑事辯護律師為您整理的對于誹謗的相關法律知識,如果您有此類問題,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最大化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可以委托律師進行協助處理。
上海刑事辯護律師解讀:虐待俘虜 | 揭秘上海刑事辯護律師視角下的公 |
冒充公檢法怎么處罰?上海刑事辯 | 上海刑事辯護律師解讀:放縱制售 |
上海刑事辯護律師揭秘:什么情況 | 上海刑事辯護律師解析犯罪嫌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