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名商標侵權案件律師 商標侵權行為新的賠償標準。
一是確定賠償數額標準。
(1)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根據權利人遭受的實際損失確定;
(2)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行為給加害人造成的利益確定;
(3)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專利權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情節嚴重的,可以按照上述方法確定賠償數額,但最高不得超過所定數額的二倍。補償金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費用。
權利人因被侵權而遭受的實際損失、侵權人的獲利、注冊商標許可使用費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確定賠償數額,但賠償數額不得超過三百萬元。
那商標侵權怎么辦呢?
首先,我們應該注意證據的搜集。這是因為,只有在證據充分的情況下,行政執法機關或司法審判機關才有可能盡快地確定某項行為是否為侵權行為。所以,證據是影響案件處理的先決條件。程序法規定所有能證明案件事實的事實都是證據。
第二步,我們在初步收集整理證據之后,應該先去專業機構咨詢一下。專家會對個案進行初步分析,并就具體問題提供專業意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處理個案。
第三步,寫出申訴書或訴狀。訴狀或起訴書的制作應注意把事實和語調有效地結合起來,以利于案件的順利審理。訴狀或起訴書是直接影響訴訟程序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建議委托專業人員進行訴訟。
最后,提出申訴或控告。
商標侵權如何處罰呢?
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根據《商標法》第五十三條和《商標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責令經營者立即停止銷售,沒收違法商品,銷毀專用于制造侵權商品和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
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但尚未構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非法經營數額50%以下的罰款,或者從侵權行為中獲得的利潤數額5倍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責任人,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上述兩種情形不服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5天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超過訴訟時效又不履行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四,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金額進行調解,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金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上面就是小編整理出來的關于商標侵權罪處罰的問題,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10個商標侵權案件。
一、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的一起侵犯五糧液等商標專用權的案件。
案件陳述。
2017年3月,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淮安市公安局淮陰分局的案件移送函,反映當事人周某某出售使用今世緣、海之藍、五糧液等商標的678瓶白酒,經生產廠家鑒定為商標侵權商品,已被判違法經營額8.79萬元。據調查,2016年8月,當事人從中年人許某手中購得侵權酒,并通過店內推銷。根據調查,當事人在2017年3月20日因銷售侵權假冒白酒被市場監管部門行政處罰,辦案機關以涉嫌多次實施違法行為,知假買假,重拳出擊,依法責令當事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侵權商品,罰款35.17萬元。經過復議機關審查和人民法院的行政裁定,認為案件應當對當事人進行重處的;當前,涉案產品的生產地許某已被提起公訴。
代表性意義
該案涉及多個地區,市場監管部門與公安機關密切配合,開展跨地區聯合執法,從銷售環節入手,徹底查清了侵權商品的生產、加工、制造、灌裝、包裝、運輸、銷售全過程的證據鏈。對于一年內兩次以上販賣毒品的,辦案機關要從重處罰,體現過罰相當的原則。案件的查處,最終使來源為假冒產品的犯罪分子受到刑事處罰,體現了行政司法銜接的高效率。
上海市閔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了BERMAD注冊商標專用權侵權案件。
案件陳述。
2014年至2016年,由上海伯爾梅特公司從普通銷售渠道采購價格相對較低的帶BERMAD商標的紅色防火閥和藍色減壓閥,通過刷漆改色的方式,將閥體改為綠色數控電液閥門,并將產品中的墊片取下,更換為自選墊片。自當事人對外銷售自制仿冒綠色化數控電液閥64臺,含稅銷售額146.4275萬元,至案發時倉庫中仍有未售電液閥17臺,違法經營額共計187.0838萬元。
違反本規定,未經BERMAD商標注冊人以色列伯爾梅特公司許可,將假冒名牌產品改裝成高檔商品進行銷售,構成商標侵權,閔行區市場監管局依法責令當事人停止侵權行為,沒收17個侵權閥門產品,罰款561萬元。
代表性意義
該案是近年來上海市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在知識產權領域查處的罰沒金額最高的商標侵權案件。該閥門顏色不僅要涂改,而且要更換閥門關鍵部件,屬于對原始商品進行實質性的改動和銷售,應被認定為商標侵權。本案中,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對外國企業知識產權的平等保護,有力地維護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良好國際形象。
三是福建省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紀梵希等人涉嫌侵犯注冊商標的案件進行調查。
案件陳述。
福建省廈門市市場監管局于2016年10月21日對海關部門提供的線索進行了調查,發現當事人美貸貿易(深圳)有限公司大量庫存無中文標識的紀梵希、海藍之謎、科顏氏等國際知名化妝品,經有關品牌權利人確認,大部分為注冊商標假冒商品,案值高達300多萬元。辦理機構將案件移交廈門市公安局立案。
2016年11月,南京市公安機關接到海藍之謎商標權利人報案,抓獲了該公司的實際負責人謝某等3人。因兩案有牽連,廈門市公安局將該案移送南京警方。經過調查,謝某從泉州、廣州等地購進原料,雇傭他人生產假冒國際知名化妝品,并以網店的形式銷售至全國各地。2017年9月28日,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法院對謝某等人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四年。
代表性意義
這起侵權產品銷售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多個省市,調查取證涉及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多個部門,涉及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整體執法環境下,執法人員全面出擊,快速行動。在移交南京公安機關之后,執法人員針對異地兩法銜接工作中通報案件、移送證據標準和程序等環節進行了積極探索,為此類案件的查處積累了經驗。
四、湖南省衡山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協作查處侵害佑惑等商標專用權案件。
案件陳述。
2017年3月20日,衡山縣食品藥品工商質量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在調查中發現,居民曹某家中存放著大量經加工包裝后的“四季美·隨緣果”以及包裝盒、添加劑和加工設備,成品標有“佑惑”商標。
經過調查,犯罪嫌疑人費某某、彭某等人于2016年12月在廣州非法生產、銷售假冒"佑惑"牌減肥保健食品,后迫于壓力,與犯罪嫌疑人湯某等人商議,將加工窩點轉移至衡山,租用曹某住所非法加工食品,隨后又轉移到永州、婁底等地,通過微商平臺銷往福建、湖南、四川等地。自2016年12月17日起,當事人非法生產、銷售減肥類保健食品的違法行為累計達150萬元。該案由衡山縣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訴。
代表性意義
上海知名商標侵權案件律師 本案涉及21名犯罪嫌疑人,生產銷售涉及6個省區市。市場監管部門和公安機關在辦案過程中密切配合,各地執法人員搗毀了3個銷售點,清理了4個倉庫的儲存,查扣了10多噸假冒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該案當事人選擇生產、銷售農村偏僻民房的微商平臺,違法行為具有隱蔽性,但仍然難以逃脫法網。
上海律師解析商標訴訟時效 | |